发布日期:2010-12-15
作者:root
点击:
——合肥十中教学质量谱新篇
【核心提示】璀璨庐州,瑶海腹地,有这样一所学校,自2006年起,她高考综合评价连续五年被评为二等奖,创造了同层次学校的传奇,一举成长为教育界充满活力的“鲲鹏”!并且,在2007年招生中,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生源,她没有气馁,努力依照教育规律,扎实开展素质教育,激活学生内驱动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终于在2010年的高考中一举取得高考本科达线率同比提高近26%的佳绩,创造了本科达线469人,一本达线突破100人的骄人业绩。在最近刚刚结束的2010年合肥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表彰大会上,她再获嘉奖,该校的领导和合肥一中的校长分别登台做了交流发言。
她是谁?她就是展现着开放之姿、创造“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鲜明的办学特色的合肥第十中学,面对不乐观的生源质量而能够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的确创造了教育界的一个神话,她令同行侧目,让学生、家长鼓掌,给教育希望。但是,让人更关心的是,这些神话故事背后的故事:是什么让十中逆势而上,成为今日的“鲲鹏”?又是什么力量让今日的“鲲鹏”欲扶摇直上穿九天?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走访了十中的学生、家长和关心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并且和十中的可亲可敬的领导和教师们促膝交流。
“学校教育,德育先行”
迈入十中校门的新生都会欣喜地领到一本《入学教育手册》,这是十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最好体现。“众所周知,大部分学生的差异在于非智力因素,德育为首,补齐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短板显得尤为急迫。一些家长包括大部分学生,普遍认为没有能够上一类名校是一种失败。这种消极心态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分管教育教学的吴菊文副校长说。高一开学之前,学校相关部门协作,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着重介绍十中辉煌的历史、杰出的校友、辅以很多成功的学生典型案例,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十中认同感。同时用丰富多彩的形式,介绍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强调初高中、不同学科学习的要求等。让学生认识到,中考只是人生驿站的一次考试。只有适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实践证明,新生入学教育效果非常明显,最可称道的是大大激活了学生信心。据参加过新生入学教育的2010级高一学生的反馈,他们在历了入学教育之后,收获了动力,明确了方向,确立了目标。十中注重德育常规常态工作,寓明确的德育思想于灵活的形式之中,上述的新生入学教育只是十中抓德育的典型例子,这些活动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收效。
“不抓高考过不了今天,只抓高考过不了明天。”一位教育先贤曾这样说过,“而我们对此更是十分的认同”,学校一把手许苏美校长如是说。在高考的这场持久的教学战中,学校力戒短视行为,扎实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及社区服务活动和职业体验活动,社团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并斩获颇丰。通过各种活动,激活学生潜能,为学生未来奠基。
“狠抓新课改,提高办学质量”
通过和十中的教职工们的交流,笔者发现十中正在不断的加大力度,让学生的学业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近几年,针对合肥市教育格局出现的诸多变化,合肥十中审时度势,形成了“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思路。
据了解,合肥十中校领导带头学习新课改理论,并号召广大教师把实施新课改看作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难得的机遇。为此,该校每年都安排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到新课程试验富有成效的地区考察、取经,以培养课程改革骨干力量;利用暑期,举办“教学论坛”,以“新课程”为专题,让培训者在论坛上介绍新课程、交流心得,使新课程理念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里;同时开展了集体备课、“同题异构”研讨课、课题研究和整合课程资源等一系列以校为本的常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推动了课改实验向纵深开展。
除此之外,合肥十中每学期都开展一次教学开放周活动,至今,该校已经举办了13届教学开放周,每届开放周都力求有突破、创新,教务处认真总结经验,并把经验上升成教学理论,转而付诸教学实践,让学生们从中受益。不仅如此,参加了十中教学开放周活动的兄弟学校教师都交口称赞十中为高中教师们提供了了一个探讨教学艺术的平台,真不愧省级示范高中的称号。
“成功十分简单,但真的不易!”
谈到2010年高考中取得的成绩,吴校长介绍起了合肥十中的成功经验,“我校一贯坚持‘从严治校,爱满校园’的治校方略,常规管理力求严、实、精、细,追求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细枝末节。要求工作站在起点,注重过程,规划三年:高一立足基础,培养习惯,激活信心;高二,承前启后,张弛有度,彰显特长;高三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各尽其能。”
据十中高三年级组长王守骝老师介绍,每年的高考一结束,学校就安排老高三老师反思三年教学得失,在新老高三对接会上,组与组、人与人、学科与学科进行充分的交流,畅谈收获,分享喜悦,反思不足,提供借鉴。并且,班主任这一教育的关键团队一起互通有无,切磋技艺,亮出绝活。
备课组充分集中个人智慧,优势互补,各科分工协作。各备课组长带领老师,精心设计、潜心研究,有时采取同课异构的有效形式。此外,教师们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备考纲、教材、教法外,还给不同学生提供学习自助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任课教师集体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探讨抓学科平衡,调适学生心理等。
坚持高三检测立足于学校学生实际,杜绝使用现成试卷,备课组研究命题。在考试结束后,老师们充分运用考试数据,分析教学得失,及时调整思路。
很多高三老师都有着很多实际困难,但大家从没有因为个人困难而影响本职工作。大家怀着共同的目标,行动一致,师生和谐,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既埋头苦干,又仰望星空”
“付出就会有收获,何况我们是科学的付出,负责任的有的放矢。”吴菊文副校长在表彰会交流发言上说,2010年是合肥十中实现质变的一年,一年来,合肥十中迎接着新课改挑战,既埋头苦干,又仰望星空,留下了许多坚实的脚印,也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
走进十中的学校荣誉陈列室,笔者看到十中有四人获得“省级教坛新星”的称号;数十人获得合肥市“教坛新星“称号,获奖人数、比例、层次在合肥市属学校中名列前茅;王国文等十人获得“首届市级骨干教师”的称号;2010年姜际龙老师荣获全国物理名师赛一等奖,在刚刚进行的安徽省语文优质课(选修课)比赛中,黄善文老师获得一等奖; 冯新安老师获第二十四届全国科技创新项目二等奖、第七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三等奖;胡明珠老师被授予安徽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等等;
同时,“我校承担实施的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以阅览室为平台,转变高中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获得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该课题负责人刘中华老师欣喜地告诉记者。
看着玲琅满目的学校近年获得的荣誉,笔者深刻地感到,在十中这块教育的沃土上,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展露出头角,正在成长为学校乃至于我市的中坚力量!
展望未来,合肥十中这教育界充满活力的“鲲鹏”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的征途中探索,正是这孜孜不倦的勤探索和不止步的冲天干劲让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十中的前景会更美好!”
(该文发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