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06-12
作者:root
点击:
合肥十中近年高考佳音不断,本科达线人数和提高率屡创辉煌。2012年、2013年、2014年更是连续三年获得合肥市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实现神奇的“三连冠”。
是天时,是地利,还是人和?近几年合肥市的招生政策的改变,合肥十中早已没有“天时”之说了;地处较为偏僻的瑶海区,合肥十中也无法占到“地利”。那么,结论就只有一个:“人和”!—— “人和”的理念始终贯穿合肥十中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合肥十中取得骄人成绩、各项事业成功的保证。
一、领导全程关注,老师全部关心,职能部门全力保障
领导全程关注,老师全部关心,职能部门全力保障是合肥十中高考屡创辉煌的坚强后盾。
合肥十中校领导带头、中层干部参与的常规值班巡视已历经数年,坚持不懈。无论春夏还是秋冬,无论晴光绕绕还是雨雪霏霏,无论晨曦初现还是夜幕时分,只要有学生在校园,校园就少不了佩戴标牌的值班领导的身影。
每届学生一进合肥十中校园,就能得到全校教职员工的细致呵护。老师们不会因为有年级之间的区别,将学生另眼相看,总是以看“我们十中学生”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十中学生。每届学生一直到高考前的6月5日下午都还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全程关爱中。
当选为2014年合肥教育的十大新闻人物的许苏美校长,办公室的门午间从来都是虚掩的,原来她在随时接待“来访”的学生。很多学生乐于把自己成长中的小困惑向这位慈爱的长辈倾诉。许校长耐心倾听之后,总是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他们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来访的学生“困惑而来,满意而归”。来十中工作的八年里,许校长午间到底接待了多少学生?谁也说不清。
同仁见面时的关切问候,政教处、科技处、保卫科的保驾护航,办公室的统筹安排,教务处的细致计划指导,教务人员不分节假日的有求必应,兄弟年级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传承分享……分工不分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优良作风缔造了十中教育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
二、老师们具有强烈使命感责任感,和衷共济,同心同德
合肥十中拥有一支不服输、不怕苦、精诚团结、奋力拼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老师们有强烈使命感责任感,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是合肥十中取得成功的保证。
好学校应该给师生以幸福感。怎么给学生幸福感?如果我们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成就自己的梦想,那么更多的学生就会有幸福感,更多的家庭就会有幸福感,就是在为幸福社会做贡献。十中老师都有一种意识:我们肩负着学校的荣辱和全校老师的幸福。也正是因为十中老师肩负着重担,所以学校许多政策都向一线教师倾斜。校领导总是无微不至地关怀老师,给老师减压,为老师解决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老师们深受感动,更加奋力拼搏。大家累并快乐着,十中的成绩是领导关怀下心甘情愿地累出来的。
奋发向上、斗志昂扬的教师队伍,不仅能相互激励,更能给学生当表率,激励学生严格自律,去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且也会感动老师自我。这也就是所谓的“熔炉效应”。合肥十中的全体老师都有责任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各年级组老师们之间,能够经常点评各班、各学科取得的进步与不足,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间鼓励和交流。许多事情是旁观者清,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整个学校,在关注自身教学的同时也关心别的年级、别的班级、别的学科。群策群力、共同关注使得整个校园更和谐、更团结、更有战斗力。
本学期每次大型考试之后,都会有一位学生来到吴菊文副校长的办公室,向他汇报近况。这位学生既不是他授课的学生,也不是他当导师指导的学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有一次吴校长在巡视的时候,发现这位学生上课在玩手机。了解到这位同学比较叛逆,吴校长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而是请他下课到办公室里去,让他自己谈认识,谈措施。没有疾风暴雨的训斥,倒真的使这位学生手足无措了。吴校长和他商量,暂时不处罚,但是每周应该把学习总结交到校长室,根据改进的表现再做决定……如今,快到两年了,这名学生不断进步,已经跨入年级前100名行列。
三、老师们鼓励为先,不放弃,不抛弃,培养学生自信
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如果你把每个孩子当成天使,那么你就生活在天堂里。”“尊重并信任每个学生,让学生均等地接受教育,实现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优点,并将它放大放大再放大。”
鼓励为先,不放弃,不抛弃,尊重并信任每个学生,建立每个学生的自信,正是合肥十中教育教学蒸蒸日上的基础。
合肥十中的老师们坚信,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可以选择态度。做班主任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积极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学生一定会有提高,会有进步。
很多时候,对少数信心不足、自暴自弃的学生,十中的老师总是启发孩子们多看自己的优点、潜能,然后发挥导师制的威力,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充分发挥特长,步入成功大门。比如,2014届的小华同学,高二时文化课门门不及格,上课根本坐不住,屡犯校纪,学生和家长都失去了信心。在老师们耐心开导下,根据特长选择了艺考道路。由于导师的保驾护航,老师们的共同关注,家校始终联手,孩子终于如愿考取了一所二本院校。
坦率地说,如今的中招政策下合肥十中的生源质量不是最好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十中老师正确对待,妥善引导。十中老师面对生源不尽如人意的严峻形势,不等不靠,在教育的田地里默默耕耘、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学生“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成功跨越,这已经成为“十中模式”!班主任、课任老师能够用自己对学生的满腔热情,鼓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表扬那种似乎没怎么念书还能考出好成绩的所谓“聪明学生”,努力营造勤奋刻苦学习的班级氛围;不轻易批评那种很吃苦却收效甚微的学生,引导他们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尽力通过“帮扶”拉他们一把。每一届走出十中的学生中,都不乏发出“感谢老师们推着我,拉着我前进”感言的人。家长会上,老师们从来不会告状,总是告诉家长,“孩子生命的拐弯处,让我们拉他们一把,与他们一起拼搏!”,“给家长信心,为孩子鼓劲”赢得的是家长的信任,学生的勤奋自勉。
十中“人和”之“人”不只是某一届某一个年级的“人”,是全校人、是全体十中人。团结一心的十中人充分认识到只有和衷共济、群策群力、携手并进才能取得我们事业的成功,因此年级是全体十中人的年级,学生是全体十中人的学生,高考是全体十中人的高考,成绩是全体十中人的成绩!和谐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让大家在一起愉快工作,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