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1-25
作者:张琪
点击:
——记课程思政理念引领的课堂教学实践系列研讨暨合肥市第十中学第四十届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
2024年11月20日下午,由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合肥市第十中学承办的“课程思政理念引领的课堂教学实践系列研讨暨合肥市第十中学第四十届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之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研讨在合肥十中自华楼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聚焦物理学科的研讨活动吸引了众多物理教育工作者参与,现场气氛活跃,成果颇丰。
活动伊始,便迎来了备受瞩目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环节,授课内容为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交变电流》。来自合肥十中的许贤国老师率先登台,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纷呈且极具特色的物理课。许老师整堂课教学目标清晰明确,让学生们从一开始就明晰了学习的方向与重点所在。在教学过程中,他巧妙地将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先通过严谨的理论推导,帮助学生构建起关于交变电流的知识框架,再以精心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可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与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许贤国老师还充分借助合肥本地的素材,将物理知识与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例如,他提到合肥在电力能源利用方面的一些实例,以及本地相关企业在交变电流应用领域所做的贡献等,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课程思政的理念在无声无息中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之中。
随后,肥东县城关中学的刘国忠老师也带来了风格迥异却同样精彩的一节课。刘老师的教学环节衔接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般带着学生一步步深入学习交变电流的知识。他在课前准备了大量丰富且贴合教学内容的视频素材,在课堂上适时播放,瞬间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们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个问题的讨论之中,展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而这一切,也充分彰显了刘国忠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他对课堂节奏的把控、对学生情绪的调动等都恰到好处。
同课异构的两堂课结束后,便是大家期待已久的专家点评与教学经验分享环节。来自合肥六中的安徽省特级教师万德华老师登台,针对许贤国老师和刘国忠老师的课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点评,并分享了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
在课堂目标的设置和达成方面,万德华老师指出,许贤国老师目标明确,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很好地达成了既定目标,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了交变电流的核心知识以及相关能力培养点;刘国忠老师同样紧扣教学大纲要求,通过流畅的教学环节推动目标的逐步实现,尤其是利用视频素材辅助教学,让目标达成更具趣味性和实效性。对于课堂思路的流畅性,万老师评价道,两位老师都有着清晰的教学思路,许贤国老师以知识逻辑为主线,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而刘国忠老师则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保障思路的连贯性,借助视频、讨论等方式让课堂不断向前推进,让学生能够轻松跟上节奏,不觉得突兀。在物理建模和逻辑推理这一重要维度上,万德华老师认为许贤国老师在理论分析环节,严谨地带着学生进行物理建模,通过一步步的逻辑推理让学生明白交变电流模型的构建过程,有助于学生后续运用该模型去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刘国忠老师则是在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讨论时,巧妙地渗透物理建模和逻辑推理思维,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逐渐掌握这种关键能力。关于课堂时间分配,万老师夸赞两位老师都有着较强的时间把控能力,许贤国老师能合理安排理论讲解、实验操作以及互动讨论等各环节时间,保证重点知识的讲解和能力培养都有充足时间;刘国忠老师在运用视频素材以及组织学生讨论时,也做到了张弛有度,既不会因某个环节过长而导致拖沓,也不会过于仓促让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
万德华老师以“重视课堂证据,科学有效评价”为主题开展经验分享。在课堂评价维度及要点方面,万老师详细阐述了如何从多个角度去衡量一堂课的质量,比如学生的参与度、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的提升情况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等,每个维度都点明了关键要点,为教师们在后续课堂评价中提供了清晰的参照标准。
此外,万德华老师还就高中物理好课的思考做了解读,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等维度深度剖析了怎样的课才能称得上是一堂优质的高中物理课,让在座的各位同仁深受启发,收获满满。大家纷纷表示,此次研讨活动宛如一场知识盛宴,通过观摩优秀课堂以及聆听专家分享,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也期待能将所学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在物理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此次课程思政理念引领的物理学科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活动,通过同课异构的课堂展示以及专家的专业点评与经验分享,为广大物理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的平台,相信对今后的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以及课程思政的进一步融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让物理学科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众多参与活动的教师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高质量的研讨活动开展。
撰稿:张琪 一审:宣淑华 二审:丁聪 三审:顾从容 统稿: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