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12-21
作者:姚远
点击:
——热烈祝贺合肥十中荣获新课程新教材43项优秀课例奖项
在刚刚结束的由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合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优秀课例评比活动”中,合肥十中以一等奖15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1项共计43项优秀奖的骄人成绩而备受瞩目!
以下是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获奖通知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随着新课程新教材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合肥十中始终立足于课堂实践,重抓教学落实,坚持“五育融合”,积极应对“双新”挑战。可喜的是,在本次优秀课例评选活动中,合肥十中报送的优秀案例共荣获43项奖项,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1项。
2021合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优秀课例评选结果
序号 | 课例名称 | 单位 | 姓名 | 学科 | 奖次 |
1 | 惊雷阵阵,世道人心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杨德玲、周令纯、王开友、王云 | 语文 | 一等奖 |
2 | 闺阁琐事藏诗意 日常细节见人情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郝汪霞 | 语文 | 二等奖 |
3 | 山中高士晶莹雪 任是无情也动人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朱珮珮 | 语文 | 二等奖 |
4 | 真真假假叙大事,亦实亦幻说“红楼”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张兴玲 | 语文 | 二等奖 |
5 |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活动课“创作新诗”课例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程璐 | 语文 | 二等奖 |
6 | 必修一3.2函数的基本性质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柴丽妮 | 数学 | 一等奖 |
7 | 2.3.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浦健 | 数学 | 一等奖 |
8 |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胡明 | 数学 | 一等奖 |
9 |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陈家盼 | 数学 | 二等奖 |
10 | 点斜式方程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许庆东 | 数学 | 三等奖 |
11 | 高中英语北师大版 单元教学课例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宣淑华、徐沛、 徐丹丹、彭亚楠 | 英语 | 一等奖 |
12 | 基于大观念的沉浸式单元教学设计课例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李务涛 | 英语 | 一等奖 |
13 | Unit1 Relationships Lesson 3 So Close, Yet So Far课例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陈茂会 | 英语 | 二等奖 |
14 |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课例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朱海伦 | 英语 | 二等奖 |
15 | Module1 Unit1 Life Choices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吴亚运 | 英语 | 三等奖 |
16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葛伟 | 政治 | 二等奖 |
17 |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王亚进 | 政治 | 二等奖 |
1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姚露阳 | 政治 | 三等奖 |
19 |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章瑜 | 历史 | 二等奖 |
20 | 全球航路的开辟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李秋忍 | 历史 | 二等奖 |
21 |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冯蕾 | 历史 | 三等奖 |
22 |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王艳燕 | 地理 | 一等奖 |
23 | 地理必修二4.1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蒋凌悦 | 地理 | 二等奖 |
24 |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胡芳 | 地理 | 三等奖 |
25 | 牛顿第一定律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夏泰 | 物理 | 一等奖 |
26 |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王玉春、李冬俊、王圣昌、 刘起 | 物理 | 一等奖 |
27 |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何睿、 代丽君、 张袁芸、 李振 | 物理 | 二等奖 |
28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 --- 催化剂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蒋丽 | 化学 | 一等奖 |
29 | 反应热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胡丽娟 刘少慧 | 化学 | 二等奖 |
30 | 盐类的水解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张小芹 | 化学 | 三等奖 |
31 | 特异性免疫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李秋平 | 生物 | 一等奖 |
32 |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周雅丽 | 生物 | 一等奖 |
33 |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徐翔 | 生物 | 一等奖 |
34 | 6.2细胞的分化课例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吴群 | 生物 | 二等奖 |
35 |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李中原 | 生物 | 二等奖 |
36 | 体能:弹力带手臂弯举、深蹲肩上推举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黄 蓉 | 体育与健康 | 三等奖 |
37 | 篮球教学案例分析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郑 颖 | 体育与健康 | 三等奖 |
38 | “耐久跑”高一海航班体育教学案例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杨 洁 | 体育与健康 | 三等奖 |
39 | 《人作与天开——品味古典园林意境美》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张新明 | 美术 | 一等奖 |
40 | 探析结构稳定性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赵言言 | 通用技术 | 一等奖 |
41 | 《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陶平平 | 通用技术 | 三等奖 |
42 |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高玥萌 | 信息技术 | 二等奖 |
43 | 知识与数字化学习单元课例 | 合肥市第十中学 | 熊蕊蕊 | 信息技术 | 三等奖 |
随着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合肥十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注重培育学生全面发展,聚焦课堂实效,深入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拓宽学生学习空间,优化教师教学形式。本次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优秀课例评比中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就是凸显了合肥十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也展现了合肥十中推进“双新”以及“三新”工作的成效。
砥砺奋进续辉煌,荣膺殊荣不懈怠。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合肥十中将继续秉承“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办学理念,将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大单元课堂教学“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为载体,继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和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实现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突破,着力打造“五育并举,健全全面育人体系”“负担不重,教育教学质量上乘”“特色发展,办学成绩突出”的三个样板,在推进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实施方面发挥更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合肥市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和教育强市做出应有贡献,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撰稿:姚远 审稿:范玮 统稿: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