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1-30
作者:蔡兴林
点击:
近日第十四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负责人与河南省人民政府、省委军民融合办、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及郑州市政府、惠济区政府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一同参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院士、中国工程院龙乐豪院士出席,刘经南院士、黄培康院士、姜杰院士等发来视频寄语。
据了解,由全国31个省(区、市)合并形成的24个赛区、9634支参赛队伍共提交了5376份北斗科创作品,累计12542名大中小学生参与。从省级选拔赛脱颖而出的1191支队伍、1800余名优秀学生入围全国总决赛。合肥十中今年首次参赛,组织了五支队伍参加北斗美好校园项目。经过省赛选拔,杨晓雅团队脱颖而出,不负众望取得佳绩获得全国二等奖好成绩,这也是安徽在此项目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于2010年由教育部科技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联合发起。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已顺利开展了十三届,大赛聚焦青少年群体,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逐步成为我国空天科技领域青少年科技创新与科普教育的重要活动。为推动大赛提质升级,“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更名为:“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是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自然科学素养类”竞赛活动之一。大赛以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为引领,集“创新大赛、科技普及、人才培养”于一体,通过组织青少年参与卫星导航、 天空地协同遥感、天地一体网络通信、光电科技、智能科技等空天领域的科技探索、体验、创新活动,搭建起我国空天科技领域青少年科技创新与科普教育重要平台,为新时代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创新、工程建设与应用产业化提供人才储备与支撑。
合肥十中科创中心接到团省委7月发出的通知,开始着手精心准备,从组织以团员为主体3人一小组的团体报名,到指导老师和同学们暑假斗高温战酷暑进行选题,再到北斗观测方案反复修改PPT制作,模型制作到演讲,团队合作备战省赛,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在8月的省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的好成绩,杨晓雅团队顺利进军全国赛。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的加法,积极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相关要求,合肥十中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校开设科学类校本选修课,进行科学思维培养,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科学家精神的培养。在社团方面有无人机,人工智能,天文观测等多种科技社团供学生选择,发挥学生特长。学校在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宋庆龄发明比赛,水科技发明比赛等多项科创类赛事频频获奖,以科创赛事为抓手,搭建平台完善管理体制,两年来科技科普活动参加学生近2000人次,在全国省市获奖近600人次,在合肥十中这块科创乐土上已然形成了爱科学的科普之风,合肥十中科技教育明天会更好。
高二(8)班获奖同学杨晓雅风采
我自诩为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参加“北斗创造美好校园”比赛,致力于解决校园里的“排水问题”与“绿化灌溉、喷洒问题”。
十中现在存在排水管网的雨污混排问题,雨水收集利用于绿化灌溉,可以降低学校污水处理和绿化灌溉的费用,同时也能改善校园环境,为学习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总决赛中,我们遇到了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一决胜负”固然不假,但改造美好校园的建言献策也是句句发自肺腑,大家相互交流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面对指导老师犀利的问题,我们也许会站不住阵脚,但这更启发我们,学习生活都不能只有惯性思维、空搬硬套,要联系实际生活、周全考虑!
感谢十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向外探索的宝贵平台,在各位老师含辛茹苦的指导与鼓励下,我们砥砺前行,才有机会开拓眼界,徜徉于科技创新的“浩瀚星海”!
青春充满希冀,我们充满朝气,我将付诸实践,更加尽心尽力地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以实际行动不负中国共青团的培养,不负党、祖国寄托的希望!
高二(4)班获奖同学罗熠风采
在比赛准备时,不管是方案的创作还是为正式比赛的模拟,我们小组成员都付诸了切实的行动,同心协力,为我们获得优异的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比赛的过程中,我们见识到了来自各个省市的优秀团队,在小组不断的分析交流中取得更加出色方案。
再次感谢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对我提供了极大鼓励和支持及帮助的十中领导、老师和同学。更高的追求,才是继续向前进的动力,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有美好的未来。期待在下次比赛中能够再次看到十中学子大放异彩。
高二(23)班获奖同学黎文佳风采
最后,感谢十中的老师们的辛苦付出和陪伴!
撰稿:蔡兴林 一审:丁聪 二审:何宏林 三审:顾从容 科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