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十中刘中华老师颍上讲学纪实
2016年1月15日,合肥十中王锋副校长、刘中华老师应颍上县教育局的邀请,来到历史名人管仲、甘罗的故里进行语文教研教学交流。
上午9时,来自全县的校长、教研员、语文教师200多人把颍上五中学术报告厅坐得满满当当。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凌仲德代表教育局党委致辞,他对王校长、刘老师来到颍上讲学表示热烈欢迎,相信这次活动必将给颍上送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教研教学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在颍上教育局挂职党组成员的赵勇同志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县教研室郝主任主持会议。
刘中华老师作了《在阅读中且歌且行》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合肥十中承担的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以阅览室为平台,转变高中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都作了详细报道。刘中华老师重点介绍了这一课题实施过程中采用的四种模式:
一、主题拓展(刘中华模式)精心设计了许多专题活动。比如“古月照今尘” ,围绕“月亮”这一主题,将全班分成“探索月球”“月字演变”“月亮芳名”“咏月古诗”“月亮与神话”“月亮与民俗”“多情的月亮”“月到中秋分外圆”和“月亮的歌曲、MTV、flash动画”等兴趣小组。让学生整合、共享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系列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感受“立体语文”的无穷魅力。现在已经拓展到以长江、黄河、长城、西湖、黄山等自然景观以及名人为中心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专题阅读(吴菊文模式)根据语文学习特点设计了“白璧有瑕”“熟语词典”“诗雨缤纷”“我读名言”“名句选编”“哲思睿语”“资学通鉴”“佳题共赏”“语段精品”“美文管窥”“开心辞典”“咬文嚼字”“校园新语”“他山之石”“书香一缕”“评头论足”“心有灵犀”“世说新语”“雏凤新声”和“牛刀小试”等20个专题,还设计了课题组“专用卡片”“专用稿纸”,定期展示阅读成果,让课题研究变得具体实用和可操作。
三、展示平台(王国文模式)在学生基本学会阅读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主要是摘抄精彩语段和写读书体会。他要求各班将学生读书笔记精彩部分整理出来,以“展示平台”的形式在班级或年级展示交流。在这一阶段,王国文老师组织指导的多期“展示平台”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四、笔记交流(高晓荣模式)指导学生根据兴趣,选定一种书刊,并以此为单位,组成不同的阅读小组。为了激发学生抒写的热情,他们开展了一些激趣活动,进行随笔精华以不同形式的“发表”,学生的写作激情旺盛。因此,小小的随笔本,唤醒了学生对于自我、对于生命、对于世界的感觉,让他们自由驰骋,尽情挥洒。读与写交相辉映,构成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刘老师还对课题结题后,把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人文素养的后续做法进行了介绍。
一个半小时的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和刘中华老师、王锋副校长就教育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广泛的问题进行研讨。窗外寒气袭人,室内暖意融融。讨论十分热烈,一直延续到中午11:30。
颍上县教育局领导和王校长表示,今后双方要加强合作,经常交流,促进双方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合肥十中语文组 李书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