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9-13
作者:罗应松
点击:
——记化学学科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9月12日上午,合肥十中化学学科组在求真楼807会议室顺利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会议。会议由学科组组长王苏荣主持,全体化学组教师参与,会议内容涵盖了课题研究回顾、青年教师培养以及智慧课堂的应用等多方面内容。此次会议旨在提升化学组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王苏荣组长总结与展望
会议伊始,王苏荣组长对上一学年度的课题与论文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她指出,化学组教师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在科研领域有所突破,更在教学实践中提升了整体教学质量。王组长特别提到,化学组教师一直秉持互帮互助的精神,彼此之间有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为化学组的持续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苏荣组长进一步鼓励青年教师要更加自信,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教学活动,拓宽视野,多观摩优秀课例。他还针对教案书写、作业批改、磨课提升等方面给予了具体建议,特别提到了田竹林老师等优秀教师作为学习榜样,并鼓励年轻教师通过不断打磨教学技能提升自我。
二、王蝶蝶老师磨课展示——“探秘管道疏通剂”
随后,王蝶蝶老师进行了磨课展示,她的授课主题为“探秘管道疏通剂”。王老师通过生动的课堂引入,深入探讨了管道疏通剂的成分与化学原理,带领学生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去理解化学知识。她通过分析疏通剂成分、原理以及使用效果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设计了改进疏通剂配方的开放性问题,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不仅讲解了疏通剂中的碱性物质、表面活性剂、起泡剂等成分的作用,还带领学生探讨了诸如毛发纤维的水解条件、酸碱性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科学问题。实验过程中,她选用了两种不同的管道疏通剂,分别与毛发、肥肉、纸屑等常见堵塞物进行反应,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针对王蝶蝶老师的磨课展示,化学组教师们进行了细致点评与讨论。石小倩老师建议在课堂设计中进一步聚焦主题,可以通过分类讨论不同成分,增强逻辑性;黄昌强老师指出,课程内容虽新颖,但在核心知识点的展开上还可以更深入,尤其是关于疏通剂改进方案的探讨可以作为重点展开。胡丽娟老师则提醒,应在实验现象与效果的展示上加以细化,最终引导学生回归到“化学源于生活”的思考;杨旭东老师提出课堂层次不够清晰,并给予了可以把知识放在对应课程后,并肯定了王蝶蝶老师的水平。吕召东老师强调了文献支持的重要性,建议王老师在课堂设计时进一步加深理论支撑;姚远老师则分享了智慧课堂的相关功能,指出通过智慧课堂,可以更精准地进行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从而提升课堂效果。
三、王苏荣组长分享优质微课视频
第三个环节,王苏荣组长分享了朱玉军老师的微课视频,并重点介绍了非遗项目“茜草染色”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介绍茜草染色的历史与化学原理,强调了文化自信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指出,通过实验探秘茜草染色工艺,可以将化学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习智慧课堂在教学中的使用
最后,学科组的老师们还参与了由科大讯飞的同志讲授的智慧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老师们积极的跟随操作,学习了智慧课堂如何通过数据高效备课、互动教学、分层辅导等功能,为教师提供更精准的教学支持。智慧课堂的应用不仅能提升教学效率,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评定课堂效果,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优势。
五、总结
此次教研会议不仅是对上一年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也是新学年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引。通过王蝶蝶老师的磨课展示,化学组教师们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创新上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建议。未来,化学组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智慧课堂的应用,为我校化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贡献力量。
撰稿:罗应松 一审:王苏荣 二审:伍旭清 三审:顾从容 稿件来源:化学教研组 教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