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5-15
作者:赵言言
点击:
2024年5月14日,技术组教研活动在求真楼三楼302机房进行,本次活动赵言言老师作为主备人,她以“创客教育专题培训分享”为主题,向全体成员介绍了她参加全国创客教育培训期间的学习收获以及培训的关键内容。
赵言言老师主要从信息科技教育、创客教育、典型案例、外校经验、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分享。首先分享了傅骞博士的讲座《新课标下的信息科技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收获,信息科技教育的新课标理念与实践,强调了学习方式、学习过程、问题解决和技术核心的重要性。她提到,信息科技教育应注重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鼓励学生通过“做中学”“用中学”和“创中学”的方式,培养自主可控的技术核心能力。在创新实践方面,傅老师强调了学生完成新作品的重要性,并提倡引导学生提出可完成的创新想法。她非常认同傅骞老师的看法,想法比完成更重要,鼓励学生从梦想走向现实,即使当前的想法未必实用,也是创新的重要一步。无私分享是信息科技教育的另一大主题,分享所获得的成就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学生需要正向的激励,提倡使用信息科技手段进行分享,如多媒体的制作和传播。
自主可控的教育目标和方式也是赵老师分享的重点。她认为,只有用自主可控的生态才能培养自主可控的意识,开源可控是必经之路。赵老师鼓励建立开源可控的教育信心,并强调开源可控可以成就教师的最大价值。此外,赵老师还介绍了信息科技课程开发的难点和策略,包括课标内容解读、分册边界明确、技术生态选择等。她特别提到了开源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开源系统保证课程的持续和个性化应用。
在跨学科主题中,赵老师分享了信息科技价值的体现,如问题解决、计算思维的使用、降低工作量和实现不可能的角度。她还提供了基于信息科技的跨学科课程设计流程和案例,如“海岛电波”项目,展示了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接着,赵老师分享了华中师范大学黄红涛教授的讲座《探索AI在创客项目全周期中的赋能路径——技术实用主义的AI赋能路径》,探讨了AI在创客项目全周期中的赋能路径,包括灵感加速器、项目管理革新应用、团队沟通加强、编程助手创新辅助和项目展示关键角色。她强调了AI技术与创客教育结合的必要性,以及这一融合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和学习体验。
最后一项是赵言言老师带来了她在成都参加的人工智能学习班的精彩分享。赵老师详细介绍了行空板的强大功能,包括其高性能的Python代码运行能力和全彩LCD屏的交互体验。她深入讲解了编程基础,包括对象的创建与更新,以及如何利用Mind+软件进行模块编程。赵老师特别强调了智能语音灯系统的设计要点,从硬件准备到语音识别模块的应用,再到RGB灯环的控制,为在场教师展示了一个完整的项目设计流程。此外,她还分享了AI视觉传感器——二哈识图的多种应用,如人脸识别和物体追踪,突出了其即学即用的特点。培训内容还包括了物联网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赵老师指导如何通过MQTT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并分享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的项目实现方法。
赵老师的分享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人工智能和编程知识,也为未来教学和学生指导提供了创新思路。通过她的讲解,技术组全体成员对如何将新兴技术融入教学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期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更多可能性。此次教研活动不仅增进了教师们对信息科技教育的理解,也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教师们纷纷表示,将把赵老师的分享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撰稿:赵言言 一审:贾秀云 二审:伍旭清 稿件来源:信息技术教研组 教科所)